找到相关内容130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慈诚罗珠堪布: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(一)

    是诸法无我;第四个,是涅槃寂静。 我们为什么要修持这四个或者三个法印呢?因为,众生流转轮回的主要因素有三种:第一、是与无常相违的常执;第二、是与痛苦相反的乐执;第三、是与无我相抵触的我执。有了这三种执着,就会造作善恶之业。造了善业,就流转于人天等善趣;造了恶业,就投生于地狱等恶趣,始终无法超越轮回而获得解脱。 脱离轮回获取解脱的原因,并不在于外面,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。所谓自身,并非指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四法印|慈诚罗珠堪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5292137417.html
  • 慈诚罗珠堪布: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(二)

    世间法。世间法所能获得的最上乘的果位,就是不堕三恶道,获得人天的福报。除此之外,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。世间的善根再多,也不能让我们超越轮回。 我们修行的目的,是为了解脱,而不是获得人天的福报。既然...因为痛苦是绝对的,幸福却是相对的。通过观修有漏皆苦或轮回痛苦,就会生起出离心。 (三)端正思想,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,会出一些问题。我遇到过这种陷入极端的人,他们在没有观修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四法印|慈诚罗珠堪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5330637418.html
  • 文珠法师讲述:佛教对中国文化之影响

    寻求苦乐之根源,及其对策,使人了解人与人,人与物的种种关系与法则,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,以及处世做人应有的态度,使人在维持伦理道德的生活中,不断止恶行善,改往修来,最后,断烦恼,了生死,超越轮回,悟证真理...佛教思想之超越,翻译文学的优美,当时一流儒者,无不学佛,唐朝一般思想家,竟以佛教空有二门,及非空非有之中道义,作为调和甚至领导儒道之根据。   唐末宋初,唯有禅宗独盛,且操纵当时思想界。因为禅宗主张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1240987.html
  • 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

    :一、人天乘,世间很多善心的人,以为只要做好事,扶危济困,帮人家忙,不害别人就一生事毕,不需要学佛,更毋须修法,这种善人于社会确是有益,但只能因行善而得福报,感人天小果,不能超越轮回。二、罗汉乘,这比...能动都是它的作用,离开它这肉体即如石板、木块,非但不能动弹,还要腐臭霉烂。我们现在修行,就是要亲证这无相的法身,才能不着于相而了生死,出轮回。进入圆满次第分三乘,就是密三乘:   第一、嘛哈约嘎,即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1343185.html
  • 谭嗣同赴死的佛教因缘

    ,或者因此得到解脱而永远超越轮回,与宇宙精神相通为一体。这种信仰使他更加具有无畏精神。他说:“无死畏,无恶名畏,无不活畏,无恶道畏,乃至无大众威德畏。”(同上,第357页)这种种无畏源自于以慈悲之心力...所以人依靠感官是无法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的。但是,人是有意识和精神的,人的意识完全可以超越感官的局限而达到对世界本体的认识。他说:  抑尝有悟于思矣,谓思在脑,脑之有形有量而思无量,或一世界,或数世界,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3955099.html
  • 宗教的可定位与不可定位

    非佛教信仰及行为,如精灵、巫术、法术、占星术来离苦得乐,其目标不是为超越轮回,而是希望得到来世的安乐。  作者对“业力佛教”何以胜过“涅槃佛教”提出社会心理层面的解释。他首先引用韦伯所言:“这种给托钵...制造的问题使得宗教失去了理想,那宗教就无存在价值可言了。宗教信仰之所以成为意义的追寻和现实的超越,正是宗教不可定位之处。  例如,作者因为将重点放在“业力佛教”信仰的阐释上,所以只是浮面描述某位禅师如何...

    卢蕙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0765035.html
  • 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(6)

    自己的观点;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观点以后,就开始超越轮回了。 想蕴就是这样观察的。 行即是空,空即是行,行不异空,空不异行 1、何谓行蕴 “行”是什么呢?前面讲...物质,都叫作有为法;既没有因,也没有果,已经超越了因果范围的法,就叫做无为法。 虽然我们把感受分成了肉体与精神上的两种感受,但感受本身,却属于精神的范围,因为外在物质没有感受的能力,所以不能感受...

   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

    |心经|藏文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1311884187.html
  • 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哲学佛教学

    两大谜题的真理。了悟真理的佛陀,告诉我们如何安住身心,和谐群我、去除烦恼、超越轮回,指导我们规范生活、认识自己、透视人生的真相,帮助我们圆满完成自己。   一、关于哲学的定义问题   什么是哲学?...;从宇宙的转动研究,有因果论;从现象来谈,有缘起论;从实相说,有本体论(指不坏假名而说实相)。由以上诸说可知佛教对宇宙的观察和了解,已超越现代科学家,这些立论实为人类欲探讨宇宙奥秘的宝贵资料。对于大千...

    自度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5988594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四)

    ,过后就一无所有,而且会有源源不断的苦降临。   太子认识到世间纯一是苦之后,就对世间的五欲失去了兴趣,他心里有最大的问题要解决——就是怎么来超越轮回。这是当时出家的因缘。 ...一种幻现。   四、何处示现(在哪里示现呢):在娑婆世界等的无数世界里示现。   五、示现时限(示现多久呢):乃至轮回没有空尽之间,相续不断地随因缘而示现。   下面就以释迦佛在娑婆世界示现十二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095659325685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04)

    菩萨的信心越来越大,恭敬心也越来越强。像我这样低劣的人,都能达到这一点,更多的佛友非常精进,超越轮回、透过生死的境界肯定会在他们身上出现的。 所以,大家对行持善法应生起坚定信心,《毗奈耶经》云:...轮回与解脱,只不过是迷悟之隔,假如遇到了殊胜对境,自己生起强烈的希求心,获得成就则易如反掌。因此,大家要反复思维因果的甚深奥秘,若想获得这些安乐,应尽心尽力地行持善法。 在我们的肉眼和分别念面前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14164213624.html